能源创新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第一阶段:只有***要求不给予奖励和惩罚。
第二阶段:***强力补贴新能源汽车。***出售的新能源越多,***就会支付得越多。
第三阶段是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对于那些不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人来说,***不需要付钱,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也可能被罚款。
首先是解决存量消纳问题,火电和风光发展不是一个零和博弈,这是对存量解决方案,火电灵活性改造与清洁能源跨区消纳互为配合;
其次,解决近中期发展问题,通过分布式电源、多能互补集成供能、新能源微电网、抽蓄/燃机调峰等技术降低成本和价格;
再者,解决远期战略问题,现在传统火电的电力系统调不过来,到时候也会无能为力,这需要一个大容量、长周期的储能作为载体,通过新能源制氢可以解决不稳定、远程输送的问题,通过就近利用的方式,来解决低密度的问题,最终实现电能替代和新能源的多元利用。
新能源汽车发展史?
第一阶段: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车,这台电动车主要是由2代人共同完成。
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内燃机的发展,让纯电动汽车退出市场。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石油危机使人们又重新重视纯电动汽车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电池技术的滞后,使用电动汽车制造商改变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的前进方向到底在哪里?未来30年的阶段我们是使用电、氢、燃油混合动力,还是单一新燃料作为动力?
以目前来看,纯电动车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续航,而是安全,***如纯电车大面积普及,要是整个地下停车场超过一半都是纯电车,自燃几率以及发生火灾后的问题就可能很严重,其实包括其它新能源车也多多少少有这样的顾虑。
应该说作为汽车燃料,各种能源其实都可以,但是考虑到能效转化,最终废弃物的处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理由只有一个,我国目前发电量除了提供民用和工业使用外,提供作为汽车能源错错有余,以前,记得小时候好经常需要单位放***调电,但是自从2000年开始基本就没有再听说过调电这个词,我国的发电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而且交流电是没办法有效储存的,只有直流电才适合储存。
因此,与其把发出来的电浪费不如转换成直流电,作为汽车能源,这要比太阳能,氢燃料等等更有效和简便。唯一问题是电池的降解和容量,一旦突破容量,充电时间,和降解周期的问题,电动车将快速普及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进方向在哪?答案在于能源变革的指向。
问题描述中的燃油、氢能、电能,这三种能源只有一种可以无限获取,而且只需要经过一次转化则可以作为能源使用,所以答案毫无争议。
燃油指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这三种主流能源类型必然会被淘汰,因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已经很少;主力能源石油不足2000亿吨,而全球年均销量量超过57亿吨且还在增长,这是道非常简单的数学题,石油还能使用多少年呢?
剩下的木柴煤炭也有固定的储量,重点是使用这种燃料则要用外燃机,从内燃式回到外燃式显然是技术退步。
化石燃料的时代因储能在倒计时,寻找一种替代能源则是重中之重,在探索各种能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次严重的方向错误:氢!
氢燃料电池汽车被捧得很高,而且是在量产车多在试验过程的阶段;显然这是不正常的,原因无非是部分车企的虚***宣传,以及公众缺少基本的判断能力。所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本质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是在电动汽车基础上加装,是独立与电动汽车动力储能电池之外的电池组。
燃料电池的作用是用来发电,利用氢与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电流并输出给动力电池,电流为动力电池形成电磁场则能实现动力电池化学循环(俗称充电)。所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严格且准确的定义应该是:氢燃料化学电池·增程式电动汽车,运行原理与早已经大量普及的内燃机式增程式电动汽车相同,但其能耗要比内燃机更大。
消耗大量的电之后在车上发出少量的电,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增程电动汽车为了的节能而不是浪费能源,而且以铂金属为主的燃料电池一组的成本三四万,对性能有要求的汽车使用的大功率电池组成本更高;按照平均四万计算,用同样的成本可以增加30kwh以上的动力电池容量,加上本就有数十kwh的动力电池,总容量可以接近或超过100kwh,真实续航是能够轻松似突破500公里线的,那么还有什么必要选择燃料电池汽车呢?
一公斤氢成本超过60元,用车成本比燃油动力2.0T的大排量汽车还高,而性能相当于1.5L代步车,这种车售价三四十万可谓毫无性价比;所以氢只是日系车企为消耗储量过多的铂的阴谋,因为制造这种车需要消耗铂,然而因性价比太低且安全性更低,所以这种车在其本土推广五年多也只售出几千台,于是才把目标转向了中国汽车市场。
化石燃油终将成为历史,氢能很明显是方向错误,只有电可以无限获取。
光伏、地热、风能、水利这四种能源不会消失,通过这些能源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转化之后则通过电网直接送电交给所有电动以及插电式混动汽车使用,期间没有多余的能量损耗,所以电动汽车会是最终形态。
如展望30年后,可以预测乘用车会全部转型为纯电形态,电池技术的进步已经显现出不比摩尔定律慢的节奏,满足仅需代步无需重载的乘用车是可以做到的。
需要长线续航的商用车有可能在第一个十年或十五年内以强混混合动力为主,因重载车辆的电耗非常夸张,电池的制造总是需要成本的;高价电池决定了商用车辆的购入成本可能难以接受,所以能以相当高比例节油的强混商用车会是第一阶段的主流;但在无线充电道路的规划落地实施后,最终所有的车辆都无需再为续航忧虑,汽车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就算成功了。
实现这一规划的时间:30年,或更短。
(上文由天和Auto原创首发, 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