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检验标准及流程?
需要携带:
此外车辆还需要携带身三角警示牌、灭火器,
其他: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单分为正本和副本两页保单,验车时需要提交保单副本,并且副本由年审机构给予收回。
携带***是指谁开车去验车就携带谁的***。
新能源汽车检验流程有哪些?
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 第44号)公告,新能源汽车产品需满足的检验项目包括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检验项目及新能源汽车专项检验项目。其中,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检验项目共99项,包括前照灯配光性能、前雾灯配光性能、前位灯配光性能、后位灯配光性能、前回复反射器、后回复反射器、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等检验项目。
新能源汽车专项检验项目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两目录的准入要求略有差异,进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需检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较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8月发布的《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申请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需通过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符合新能源汽车标准要求。
新能源车年检流程?
新能源汽车检车流程:
1、查违章
查询窗口凭行驶证领取并填写“机动车定期检验登记表”,填报完成后交予工作人员差查询有无违章记录,如果有违章的话,携违章告知单尽快处理违章;相反,没有问题的表上会加盖“已核对,可验车”章。
2、交押金
押金窗口缴纳押金,拿好押金条,领取并填写外观检验表
3、外观检验
持外观检验单到外观工位,先检查相关手续,核验第三者保险(强制性保险)是否在有效期内。手续查完后开始外观检验,这项检查主要看灯光有无破损、车身外观是否符合原样、悬架有无变动,还有天窗、轮胎等。
4、上线检测
外观检验合格以后,排队等候上线检测。检测线负责刹车、大灯(远光灯)、底盘等内容的检测,一般花费五到十分钟,车开下线就可以领到一张计算机打印的表,大致有制动、灯光、喇叭等项目,合格的项目打印“0”不合格的打印“X”。一般不合格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灯光和刹车。不要惊慌,检测场内有调整灯光和刹车的地方。刹车调整后重新上线,灯光则直接调整完后盖章即可。
5、总检审核
全部过关以后准备一张***复印件,到大厅总检处签字盖章。
6、缴费领取标志
各个窗口缴纳相关费用,退回押金,缴纳工本费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标后和行驶证副证上均打印有效期。绿标背后会写上有效期,就是下一次检验的月份。检字会打孔,有孔的月份就是下次检验的月份。
1、6年内免检的新能源车:新上牌的小型新能源车六年内免上线,但仍需按时申领年检标志。即公安交管部门在核发检验标志时不再查验机动车,您需要携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者免税证明,到当地车管所填写《机动车检验标志申请表》,核查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情况。符合规定的,签注行驶证副页,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2、超过6年的新能源车:对于超过6年的新能源车,需进行上线检验,检验符合规定后,公安交管部门核发检验合格标志。由于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均为纯电动车,故不需要进行尾气检测。
最新新能源汽车检测国家标准?
根据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检测国家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能效等方面的检测要求。其中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性能、充电性能、行驶里程、安全性能、环保性能等方面的指标和要求,旨在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和可靠性。
这些标准的制定将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产生积极影响,对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检测国家标准包括GB/T 18386.1-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汽车》、GB/T 1***53-2021《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26779-202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GB/T 32694-2021《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四项标准。
这些标准涉及了电动汽车的能量消耗量、续驶里程、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消耗量、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加氢口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的技术条件等方面的检测。
其中,GB/T 18386.1-2021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的方法,适用于轻型汽车的测试;GB/T 1***53-2021标准则规定了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的试验方法,适用于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测试;GB/T 26779-2021标准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的通用要求,对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加氢口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GB/T 32694-2021标准则规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的技术条件,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的生产、使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些标准的发布实施,不仅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检测、使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也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