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凭什么这么“牛”?
被逗乐了,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奔驰利之星老板牛。
利之星也好,利星行也罢。基本是带着星字的奔驰4S多数都和这个老板有关。
他在奔驰中国担任着董事,insight legend LTD也有他的股份。
2010年,时任戴姆勒董事长蔡澈回答有关利星行是否阻碍奔驰发展十分谨慎,他声称利星行是奔驰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更让人惊叹的是奔驰中国1986年在港开展业务的时候,利星行就得到了奔驰在大陆地区的代理权。
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万元户开的是老普桑(passat B2)。买夏利都能算中产,利星行拿到地皮盖4S,还是说拿到启动资金,不得不说手眼通天!
这已经不是有钱就行的事,还得人脉十分广阔雄厚了。
2011年,利星行仍持有25%的奔驰中国股份。
奔驰中国也好,戴姆勒,戴姆勒东北亚,包括说北汽奔驰,其实和利星行关系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好。当初国产E的时候,大家没忘了那个进口和国产E的价格战吧?
包括说现在的A级引进也是经过一番博弈的。
凭的是“白头盔”!谁说奔驰不处理?百年奔驰除了产品、金融、强***律团队,还有另类力量。虚拟的、现实的另类力量展示已经说明一切。***面对清一色白头盔,惹不起,躲得起,少惹这种企业吧。嚣张的奔驰!对4s店没有退车换车的惩罚规则,4s店如此做的原因何在?面对对奔驰的质疑,车展上白帽子排队秀肌肉就是售后的公关?要记住的是,4s店不是想做就做的,更不是想做大就做大的。奔驰的选择和支持,表现出他们的对消费者的态度。4s店,文化不和会被奔驰选择吗?会得到奔驰支持吗?看看图片奔驰秀肌肉,是不是一副老大做派?(白头盔,西方在叙利亚雇佣抹黑***军的组织。这里奔驰用同样的头盔,本身就有对应暗示。如果你是那些奔驰正在***的用户,看到军队般的队伍,带着护具,而自己身糟网络攻击和管理层软弱,压力可想而知、媒体的具体报道人也会知难而退、基层管理会怕惹事,息事宁人。这就是强势公关的效果。)
是这个奔驰代理销售公司牛,奔驰只负次要责任。不说这件事,就拿安利来说,为什么全中国都在打击传销,而安利这种类似传销性质的公司没有被查封,除去其商品质量过硬之外,安利老板实力背景雄厚恐怕才是真正原因。
这里面反映了,不只是奔驰公司比较牛,更反映了利星行,作为奔驰的代理商,他们的反应就更牛,不把车主当回事儿。
核心问题呢,主要两点,第1个就是,奔驰的品牌知名度比较高,作为实践,第1个生产汽车的企业,加上走的是高端路线,所以呢,一贯比较强势,跟车主之间的,存在着店大欺客的行为。
第2点呢,就是利星行那叫一家独大,全国有128家利星行的4s店,在全国主要城市,都是他们占主导地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很多当地车主不去他家买车,几乎是不可能在当地买到车了,所以他们已经牛惯了,所以从来不把消费者当回事儿,基于这种情况,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不幸的***。
作为女车主,真的是一个弱势群体。之前有宁波的车主,100万买的奔驰车,故障不断用4年的时间去投诉,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所以干一些自媒体的发达和这个奔驰女车主的坚持,才让我们这件事儿呢,得以让所有大家都能够感知到
这就是这件事的原委,你觉得我说的对吗?觉得对的点个赞,你也可以在评论区发表一下你的意见,想了解更多汽车专业知识,可以加我关注
不是奔驰牛,而是经销商太牛。
奔驰中国的最大经销商是香港利星行集团,除了奔驰品牌汽车,利星行还是保时捷、路虎、JEEP以及沃尔沃等多家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的重要代理经销商,利之星则为利星行旗下专属奔驰品牌连锁经营品牌店。
处于品牌经销垄断地位的利星行,功高盖主,是奔驰汽车不容忽视的关键合作伙伴。
中国自古以来都在传说“顾客就是上帝”,有了上帝的眷顾和垂青生意才能兴旺发达;然而,并不是所有商人都会将其视为衣钵,铁打的4S店流水的顾客,品牌的强势加上利之星区域独家经营特权,很容易让消费者变得被动而最终沦为上帝的仆人。
更重要的是国内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缺位,也为汽车经销商的横行霸道提供了潜在的默许或纵容,制度监管有时候令人忧伤。
国内有两个重要行业市场,消费者都很难在售前、售中、售后的完整链条中一以贯之地享受到诚恳地道的服务,一个是房地产市场一个汽车市场,消费者在不同环节的地位呈现出明显的落差,售前可能是上帝,售中可能是羔羊,售后则可能变成猴子。
利之星奔驰***只是汽车销售服务矛盾的缩影,不只是奔驰,其它品牌也存在同样甚或更为严重的问题,只是我们很快就忘了。
五年之前大众速腾断梁问题,半年之前通用汽车断轴问题,至今仍未杜绝的奥迪毒沥青车内空气污染问题等等,这些对消费者构成安全威胁的问题比起个别利之星奔驰4S店销售问题车辆刁难消费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奔驰作为国内领先、德系三驾马车BBA之首的豪华汽车品牌,以其江湖大佬地位想不牛也不行,国内流行的“坐奔驰开宝马”的声音,也真实贴切地诠释了奔驰汽车在豪华与舒适感上带给我们的质感享受。
得益于对技术与品质的倚重,更得益于民众对奔驰品牌的信赖,奔驰汽车在国内市场发展迅猛,2017年度国内市场销量还低于奥迪,2018年(含***art)不仅成为国内销量第一豪华品牌,在全球市场也是第一。
不过,没有一家车企的销售服务初衷不会围绕消费者展开,奔驰的“牛”是经销商风险转嫁的负面效应,***消费者的利益无论如何都不是品牌制造商的信条,正如奔驰对西安利之星***所发布的道歉声明中所说的那样,“确保客户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在商业经营中的第一要务”,但是,奔驰的经营之道未必会在代理经销商的终端服务中得到深入贯彻。
一是,天高皇帝远,况且中间隔着利星行这位独霸一方的业务大臣,品牌制造商也会对经销商的作为听之任之,除非事态严重不会轻易抛头露面越殂代袍,奔驰也是如此。
二是,4S店利益驱动,利之星所售车辆都是由利之星从奔驰销售公司付现购进,没有严重故障卖不出去损失算自己,而业务员一经换车、退车,业务绩效与提成就会减少。
除了尽可能把问题车辆销售出去,征收贷款手续费、综合服务费(检测、上牌、出库等)、代办保险、精[_a***_]潢大礼包等各种名目繁多的额外费用也同样来自于经销商(4S店),由于车企与经销商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同一战车,车企对经销商的胡作非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或视而不见。
西安利之星新车质量问题***的余温尚未消散,其违规收取高额***服务费的新闻又登上了头条。
汽车市场竞争惨烈,运营成本高企,加上降价促销,整车销售业务很可能入不敷出,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盈利,经销商往往巧立名目收取各种杂费,最离谱的当属***服务费,明里以零利息、有现车等理由诱导客户,暗里以高昂的服务费予以追偿。
虽然4S店工商注册范围并没有金融服务经营项目,征收服务费违法,但多数消费者不知情不知法或迫于无奈而作出妥协。久而久之养成了汽车销售行业的惯例。
西安利之星***中,当地质监局对问题车辆的封存与检测、国家税务总局对奔驰汽车因***服务费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最终的处理结果可能会对全国汽车经销行业产生不小的震动,也可能会成为汽车销售规范化的起始,成为商业***处理的经典案例。
回顾***,无论如何,利之星问题奔驰汽车难辞其咎,而其在事态扩大后所发布的致歉《声明》只字未提“道歉”二字,仅以“不愉快”、“高度重视”,以及“继续与全体经销商伙伴一起,聆听客户反馈,不断优化客户体验”等言语化解,充分显示出其严重的傲慢与无礼。
事情还未尘埃落定,我们静待结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