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格局到底怎样?哪些车型卖得好?
-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世界市场格局会怎样?
- 中国为什么在一线城市布局新能源汽车?
- 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超多强”格局渐成,下半年竞争走势如何?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5年内的汽车市场格局是否有影响?
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格局到底怎样?哪些车型卖得好?
新能源汽车起步比较晚,主要是在有限牌的城市销售。国产中比较火的有比亚迪,荣威,北汽。比亚迪在深圳卖的比较好,比亚迪总部在深圳***扶持力度大。荣威在上海卖的比较好,这个跟总部在上海也有关系。国外的有特斯拉。新能源汽车总体来说特斯拉的销量是最好的,价格最贵,电池的续航能力也是最好的。国产新能源汽车质量,和续航能力还有待提高,就目前的水平还不建议大家入手。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世界市场格局会怎样?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超过8%
世界新能源车的发展从混合动力开始,随后逐步进入电池为主的时代,纯电动和插混成为新能源的真正政策支持主力。2013年以来,随着各国支持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2021年全球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在内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23万辆,同比增长118.6%。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而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通常也包括混合动力汽车。2021年全球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314万辆,同比增长36.52%。
近年来,在碳排放压力的影响下,各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在整体汽车市场中的份额逐年提升。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占整体乘用车市场份额提升至8.5%,较2020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中国超过欧洲成最大市场
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31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3%,超过欧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世界新能源车渗透率总体呈现快速提升趋势,今年已经达到8.5%水平,其中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13%,德国达到23%,挪威达到70%的渗透率。美国仅有4%,日本仅有1%。因此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不均衡性极为明显。随着美国加大新能源的渗透,世界新能源车进入强势发展的新阶段。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个人感觉现在所谓的新能源都是伪命题,什么太阳能,光伏,锂电池,都是大几十年前的概念现在通过资本运作来忽悠的,真真的新能源目前还是没有出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新能源很难在地球上出现。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不能混为一谈。
所谓现在新能源车实际上是电瓶汽车,主要解决几个问题:汽车行驶里程、充电桩、换电瓶的费用,即行驶里程能达300公里以上,充电桩多少能随时满足充电需要,行驶若干年后换新电瓶费用不要太高!这样电瓶车发展空间才大!
化石能源肯定不会是新能源
这个是肯定的吧?
当世界呼唤新能源的时候
那世界科研人员都会
夜以继日地寻找新能源
现在据报道汽车新能源有
太阳能 氢燃料
或许哪个天才
研究出其他新能源也未可知!
不过有句格言说的好
需要是发明之母!
还是认为真正的新能源前景乐观!
中国为什么在一线城市布局新能源汽车?
一线城市的人口保有量是很大的,人口密集就代表出行车辆增多,汽车尾气排放大量增加,环境污染面临新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提倡绿色低碳出行,而新能源车普及又是改善环境污染的极有利的一项措施,所以在一线城市布局新能源车是势在必行的。
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超多强”格局渐成,下半年竞争走势如何?
中国新能源汽车是百花齐放,起步都差不多,就是价格高的高得普通人看了吐国粹,价格低的毕竟才是大众消费得起的。当然价格低的做工和里程就差很多了,还有就是充电桩真的太少了,很多人买电车的焦虑特别大,只有大城市相对完善一些,地级市的就可怜了。下半年新能源竞争不会特别明显,大家都一条道上的,你有我也有,花样差不了多少,只有在里程和智能方面***
一超无法撼动,期待小康崛起。
东风小康原是汽车配件商,03年抱了东风汽车大腿合资生产汽车,现在抱了华为大腿,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当前市场唯一华为智选的车企。
当前M5市场反响不错,M7预订理想,企业破斧沉舟贷款增加投资扩大产能(而不是股价上涨,***离场),但个人不喜欢锂电池,喜欢更安全的刀片电池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5年内的汽车市场格局是否有影响?
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应该不大,我认为5年内一定还是燃油汽车为主,首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车,氢能源汽车现在还看不到希望,它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多少建设。随着315晚会的曝光,人们对电动车是不信任的。电动车的续航力还是不够用,有车主表示在高速上不敢开空调,怕没有电,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太长了大概半个小时,如果现在电动车多了,那么如果排队的话,可能会造成交通堵塞。电池回收不过像一般的电瓶车,电动汽车电池更换之后还可以有将近80%的容量可以使用,虽然不能用在汽车上了,也还可以用在其他的途径,比如给超市的冰柜供电,为电网储存电能等扥,再用一个七到十年也是没有什么很大问题的,这样可以暂时让电动车上淘汰下来的电池发挥它能尽到的预热了,可是等到电动车上的电池二次利用完之后呢?那些彻底报废的电池还是要面临处理的,但电池的回收却一直是个难题。
如果国家真想全面替代燃油车的话肯定有影响,关键是国家想不想。目前看国家还没想好怎么干,只是鼓励,所以才会有骗补的事情发生。如果改变以前国标产生办法,通过理论可行性论证而实现监管制度前置的方式,也许就能一刀切的彻底改变乱像。就像规定必须插电一样,规定纯电动车必须续航500公里以上、年销售量必须达到一个最低点、氢燃料电池车必须***用加气方式而不能用转化方式、任何动力机动车不得产生除水和二氧化碳以外的其他排放物、电池成产厂家必须回收所有电池并做无害化处理……
苍蝇不叮无缝蛋,允许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但不能欺骗国家糊弄[_a***_],实验和尝试只能在特定环境里研制并由发明人承担后果,民间的发明创造由此也可以得到保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