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自燃特点?
- 新能源汽车自燃没买车损险?
- 新能源运输途中自燃?
- 又有电动汽车自燃了,新能源车这么容易自燃吗?有什么可以避免的办法吗?
- 对于新能源汽车频繁发生自燃事故你怎么看?新能源能否代替掉传统的燃油汽车?
新能源汽车自燃特点?
首先,新能源汽车***用的电池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一旦发生故障或过热,可能引发火灾。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通常由大量的锂离子电池组成,这些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可能产生热量,增加了自燃的风险。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通常位于车辆底部或后部,一旦发生自燃,火势很容易蔓延到整个车辆。最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充电,如果充电设备或充电线路存在问题,也可能导致自燃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风险,需要加强安全措施和监测,确保用户的安全。
新能源汽车自燃没买车损险?
如果汽车没有自燃保险,保险公司不会赔偿自燃造成的损失。 车损险将汽车放在免责条款中,即针对汽车损坏投保,但车辆自燃造成车辆财产损失。这个时候,车损险是不交的。 自燃保险是车损险的附加保险。车损险投保后,可以根据安全要求决定是否投保自燃险。
如果自燃不是由于车主对电路、油路的改造,也不是携带外来火种,要消除这些外在原因,就是车辆本身的燃烧现象。
这种情况下,车主可以通过消防队或交警部门的责任证明,向4S店售后服务部门申请自燃损失赔偿。
新能源运输途中自燃?
1、新能源车辆的线路较多,车主使用车辆时,车辆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以及电路可能会受到磨损,长时间磨损,会使线路处于高温状态,如果车辆室外的温度也比较高,会对车辆内部的线路进行烘烤,这用会使车辆出现自燃现象。
2、如果新能源车辆使用的年限较长,可能会出现虚接,或者短路现象,这样也会为车辆增加自燃的风险。
3、如果车主驾驶新能源车辆路过坑洼路面,不小心刮伤了新能源车辆的电池,这样会使新能源车辆的电池变形,还可能使新能源车辆的电池直接爆燃,严重影响车主的用车安全,车主驾驶新能源车辆时,需要注意观察路面的情况,以免刮伤新能源车辆的电瓶
又有电动汽车自燃了,新能源车这么容易自燃吗?有什么可以避免的办法吗?
又到一年最炎热的夏季,汽车自燃的高发季,在炎热的气温和毒辣的太阳面前,爱车自燃的风险被放大,传统燃油车如此,混合动力、纯电等新能源车型也是如此,新闻中不乏看到新能源车型自燃甚至爆炸等事故的报道。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发严苛和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家庭选择购买混合动力、纯电等新能源车型。作为新能源车主,在炎热的夏季该如何避免自己的爱车自燃?
电池是混合动力和纯电车型的核心部件之一,使用过程中频繁的充电、放电会让电池产生巨大热量,从而增高温度。较高温度下,一旦出现电池热失控,就容易造成起火甚至爆炸。尽管现在大部分混合动力和纯电车型为了维持电池正常温度,都会配备冷却系统和热管理系统,最大程度减小电池自然概率,但为了出行更安全,定期对电池进行保养和维护还是非常有必要。
避免充电隐患
不少混合动力和纯电车型的自燃事故是在充电过程中发生,所以充电安全也值得每位车主注意。
1、避免线缆与易燃物接触:充电过程中,充电线缆温度往往比较高,加上夏季的高温,容易造成自燃,所以不要让充电线缆与易燃物接触。
2、不要长时间充电:电池在经过长时间的充电后,温度会大幅增高,特别是快充模式,所以为了避免隐患,充满后最好及时拔出充电线缆。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用“少量多充”的方法充电,一次少充,多充几次,这样既能缓解电池过热,也能延长电池寿命。
3、尽量使用汽车充电桩:不少未安装充电桩的车主,为了图方便会在家***用“飞线”的方式给车辆充电。混合动力和纯电车型充电所需充电功率往往会大于家用上限,所以这种充电方式也会存在隐患。为了安全,最好使用汽车充电桩给爱车充电。
不经过涉水路段
除了高温,夏季也是台风和暴雨的多发季,不少地区道路容易积水,为了避免自燃隐患,混合动力和纯电车型最好不要通过这些涉水路段。
虽然现在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防尘、防水标准基本都已达到了IP67(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code)级,不少厂家也对旗下车型电池做了一定的隔绝处理,但仍然不排除车辆涉水时漏电的意外。所以在台风或暴雨天驾驶混合动力和纯电车型出行,遇到积水路面最好绕道。
写在最后
混合动力、纯电等新能源车型自燃事故的频繁出现,也给不少消费者带来了一定担忧,不少人担心新能源车型是否足够安全。其实也不必过度担忧,炎热的夏季,虽然对传统燃油车型和混合动力、纯电等新能源车型都有着一定“考验”,但只要注意日常安全使用,勤保养、维护,相信会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几率。
自燃的条件必须达到一定的燃点,燃料条件,新能源车自燃可以排除汽油的燃料,一般是动力电池,和12v 低压电瓶,线路短路,造成燃烧,驾驶时夏天尽量不要激烈,本来夏天温度就高,负荷过重导致线路过热,虽然厂家设计有保护电路,但不排除线路老化,和过水路面,进水造成,电池本身,或设计缺陷!毕竟新能源没有完全普及,还有很大的设计提升空间!
其实电动汽车自燃的比例并不高,只是因为电动汽车受关注多,且自燃的后果严重,因此备受关注。如何避免呢:1、避免在太阳高温暴晒下充电,毕竟大部分车还是自然风冷;2、平时电池使用时注意浅充浅放,这样电池老化会稍等好一些;3、不要经常涉水,会导致绝缘不好。注意车辆停放的周围,没有尖刺物对电池造成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自燃或爆炸问题已发生近50起。这让全社会对电动汽车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问题以及电池稳定性的担忧更进了一步。发生此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访了北京大学教授、锂电“达沃斯”学术委员会***其鲁。
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有电动公交车的安全运行,其鲁团队曾开展研究发现:电动汽车安全性不仅由电池决定,锂电池材料不当也是主要原因。
在其鲁看来,起火事故的原因中,动力电池自燃占比为31%,主要因为锂电池材料选择不当以及电池本身的质量问题。“快速充电时,导电性不好的锂电池容易产生大量热量、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热失控。”其鲁说。据2017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事故分析统计,充电场所是起火的高发地,占比达50%。
锂电池中有大量易燃物质,比如非水溶性的液态电解液,当其暴露在空气中温度达到60℃至70℃时,就会燃烧。其鲁表示,探究电动汽车出现问题的原因,不要完全归因于锂电池。与燃油车相比,其实燃油更易燃烧,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更为可怕。但是,全世界每年燃油车发生自燃或者爆炸事故的概率很低。
近年来,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电动汽车受到关注,一些密度很高的电池已开始应用。然而,这些锂电池的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更容易发热,且随着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热失控几率也呈大幅上升态势。与此同时,汽车碰撞会让电池组产生变形,导致电池隔膜被撕裂并发生内部短路,也容易因易燃电解质发生泄漏引发起火。
“电动汽车的设计始终是问题的核心。”其鲁说,因为在行车或充电过程中,电池就会产生热量。然而,目前尚无可实现锂电池迅速散热的好方案。因此,加快开发锂电池核心材料与电池技术刻不容缓。
而要彻底解决未来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并不单单是电池的问题。其鲁认为,近期内电动汽车要想大踏步发展、解决安全性问题,通过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结合使用,可能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直鼓励推广使用甲醇燃料电池,并已开展过10余年研究工作。甲醇燃料的工作原理与氢燃料一样,但并不需要低温、高压使用,它可以与锂电池相结合,在技术方面以混合动力或者增程式动力为导向,将有望快速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对于新能源汽车频繁发生自燃事故你怎么看?新能源能否代替掉传统的燃油汽车?
新能源汽车只是现在的一个创新,一个新的东西,当然会有很多的不完善和缺陷,但是它代表着未来的象征,我们不能去拒绝他,毕竟任何东西都需要一个过程去成长。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肯定不会去买。这就是现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