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y国补怎么拿?
因为最新补贴政策,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才可享受补贴,否则无法享受补贴。所以国产特斯拉可以享受国家补贴,进口的特斯拉则不行,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因此只要购买价格低于30万元的国产特斯拉,就能享受国家新能源补贴。
特斯拉是国补前还是国补后?
特斯拉是国补前,因为购买外资进口特斯拉没有补贴。
特斯拉没有补贴,只有国产新能源才有补贴。特斯拉不在补贴目录中,不可能获得补贴。根据国家政策,只有进入到《目录》中的车型才可享受国家补贴。
如果特斯拉国产,可以拿到新能源补贴,按照目前的续航标准,Model 3可以拿到6.6万人民币的补贴(国补4.4万+2.2地补),加上没有了25%的关税,粗略计算,价格将下降到约21万人民币
特斯拉年前未能交车国补有吗?
特斯拉年前未能交车国补就没有了。
特斯拉会承担延迟交车的税。如果因特斯拉汽车延迟交付导致消费者错过了高额的税收抵免,那么特斯拉将承担消费者这部分费用。电动汽车Model 3于2017年进入美国市场,售价每辆3.5万美元起,被称为最实惠的特斯拉车型。特斯拉对该车型寄予厚望,希望靠它增加收入、减少亏损。然而,生产速度缓慢成为特斯拉面临的一大瓶颈。特斯拉2018年第二季度的生产目标是每周5000辆Model 3,而这原本是该公司为2017年末制定的目标。
特斯拉降价,是否想与蔚来等国牌“较量”?
特斯拉降价,个人认为,是情理之中,国产蔚来等电动车品牌与特斯拉相比较,国产品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个人认为特斯拉降价主要是为了和BBA等中高端车企抢占国内电动车市场,也是为了迎合国内的消费水准。
1.BBA等车企最近几年都在国内推出自己的电动车,特斯拉在华建厂才在最近开始着手落实,特斯拉想要后来居上快速抢占国内电动车市场,降价是一个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
2.蔚来等国产电动车品牌在国内口碑普遍较差,和特斯拉相比较,相差甚远。特斯拉降价,目的不在和他们较量。稍微了解电动车的人都知道,他们不在一个档次层面上。
3.特斯拉降价也是情理之中,在华建厂,进出口关税,流水线式作业,前期成本投入等大幅度下降,也是特斯拉降价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原因,特斯拉降价不是在和蔚来等国产品牌较量,而是为了最大程度抢占国内中高端电动车市场,所做的必然措施。
感谢邀请:
有一句话说得好,在市场竞争中灭了你不一定是故意的,只是战火中的误伤!
其实更应该担心的是那些老牌车企和主做新能源的车企,PPT车企就不说了,各有各福。
国家把狼放进来有一个层面就是激励车企,并且现在有车企也意识到这一点并开放技术共同创新,我觉得这才是大战的开始,也是竞赛的开始!未来不管怎样,我们国家的自主研发能力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是在新能源中寻找出最适合我们国情的出行方案,一方面是自家的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是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想象一下以后出行都是非常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和非常合理的交通路线,各人来讲我还是愿意乘坐公共交通的,省心省力!
看似回答有些打太极,但值得推敲,且听我娓娓道来。
不是,特斯拉是冲着中国市场来的!
根据知名机构发布的《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指数报告》,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份额已跃居全球第四,中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数量也位居全球第四,位列荷兰、挪威和韩国之后。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模翻倍,从每百公里2.5座充电站增至5.7座。
也就是说,中国对于特斯拉而言是块大蛋糕,极具诱惑力的蛋糕。作为几年来只有4个月实现盈利而其他时间都在亏损的特斯拉而言,中国市场极具诱惑力。所以在中国上海拿地、建厂投产是顺势而为的必然行为。至于3月初的关闭实体渠道转线上销售、削减开支等等手段实现降价,也是为特斯拉的最终目的铺路。
是,进入中国市场难免会跟国牌较量!
虽然特斯拉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但不可否认特斯拉是全球最成功的纯电汽车品牌,具备较高产品力。虽然汽车无法与手机行业相比较,但不可否认特斯拉是车其中的清流,犹如苹果公司一样,始终拥有大部分处于产品力也好、处于品牌情怀也好的拥簇者。
根据汽车行业大佬,汽车之家创始人之一李想的一段话中不难发现。国牌纯电产品长期处于温室栽培中,缺少竞争,变成了乖乖的绵羊,在媒体的帮衬下进入了自嗨阶段,从而在舆论上营造出国牌纯电天下第一,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的虚拟现状。
与此同时,还能从李想的话中能看出几点:
其一,国牌的工况续航里程真实性存疑;
其二,国内媒体对于国牌纯电产品的宣传真实性存疑,公信力已经缺失;
其三,“打到家门口”一词可以看出,特斯拉的确具备不俗实力,否则行业大佬不可能站出喊话;
总结:
今年1月,该工厂建设正式开工,将于今年年底开始Model 3的生产,按照规划,两到三年后年产量将达到 50 万辆纯电动整车。特斯拉需要很肥的中国市场滋养,不可避免会跟国牌竞争,但并非直接针对,而是搂草打兔子。作为国人,我不希望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的梦想被特斯拉击碎,打铁还需自身硬,希望国牌能认真对待纯电产品的可靠性把控,打造出御寒体制。总而言之,特斯拉来,对于蔚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众多品牌而言,都是一次检验自身水准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会完整的呈现在国人面前,而不是之前一直存在的“云斗争”,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是件好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